什么是q系松狮?
a-b=c,那么b和c有什么关系呢?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就能说明这个问题:假设某只松狮有100个祖先,其中95只是普通纯种松狮,另外4只含有英系、美系的血统,那么我们可以说这4只带有混血基因的松狮是这只松狮的父本或者母本嘛(看做自交)?答案当然是不可行的!因为4个样本含量太少了,导致其本身没有代表性,不能代表整个群体。同理我们可以引申到犬种上面来,一只松狮有100个同类,其中95只是纯种的,剩下5只含有一种或多种其他犬种的基因,如果我们笼统地说这5只是个“别的狗”,那可行吗?当然不行!
在研究物种多样性的时候我们常会用到遗传距离这个概念,也就是将待检测物种与参考物种进行比对,计算两个物种每个基因座上的差异,然后对所有基因座的差异累加求和,从而得到两个物种的遗传距离。如果两个犬种的遗传距离很近,我们可以说这两个犬种具有很高的亲缘关系;反之,我们就说这两个犬的种亲缘关系很远。 测得的两个犬种的遗传距离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算出: d = 1-2_ (p+q) p+q q (r+s) r+s (t+u) t+u d是一个0~1之间的数,表明了两个犬种遗传距离的大小。 遗传距离的计算需要一对以上的个体,现在许多数据库都提供在线计算的功能,非常便捷。以GSD和SMZ两个品种为例,遗传距离计算的结果显示两者亲缘关系很近,而和比格则比较远。
既然能测得两个品种的遗传距离,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能根据这两个品种的遗传距离大小来决定杂交是否可行呢?显然不能!因为我们说的“遥远”或者“接近”是针对整个群体而言的,但育种工作所关心的是某个具体个体之间的关系。例如,对于一只能活15年的松狮来说,2年大的年龄差异对它的基因型已经影响不大了,同样的,3个月大的幼犬和成犬的遗传距离对于我们评估它们之间的配种可行性也没有实际意义。所以,遗传距离虽然可以反应两个品种的整体亲缘关系,但对于指导育种工作并无直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