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炎症是怎么引起的?
炎症,是机体对于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同时有代谢的增强。 炎症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机体对于刺激的一种防御反映过程。
一般分为急性炎症与慢性炎性两大类;根据发生的部位不同又可分为表炎症与深部化脓性炎症。炎症发生时,具有炎症局部组织内新陈代谢旺盛,物质代谢增强及分解代谢加快的特点,此外还引起血液和淋巴液中白细胞数目及嗜中性粒细胞增多以及蛋白质合成增加等变化,为抗炎症反应准备条件。 在炎症过程中首先出现的是血管扩张和渗透性增高,继而红细胞聚集、白细胞聚积并发生变形,在血管及组织的间质中游动以吞噬侵入的异物如细菌或病原体等。此时白细胞因摄取大量氧而变成氧化型,成为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可杀死细菌和破坏病原体,但也可损伤组织和细胞。炎症发生后,除上述吞噬作用外,机体还可产生一些化学物质来抵御感染,抑制病原体的繁殖,促进白细胞消散,减少毒素的吸收,加速病灶的消散与吸收。这类物质称为炎症介质(inflammation mediator),包括细胞因子、前列腺素E2(PGE2)和白三烯B4 (LTB4)等多种化学介质。不同的介质对炎症的刺激有不同的反应。例如前列腺素可以扩张血管,使充血肿胀加剧;白三烯则可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加重渗出。 有些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水解前列腺素的前体物质血栓烷A2,从而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达到减轻炎症的目的;另外,某些抗菌药也通过对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而产生抗炎效果。
由于炎症时白细胞浸润,局部缺氧,无氧酵解加强;代谢产物乳酸、丙酮酸等酸性物质明显增加,pH降低;为了维持酸碱平衡,血液中HCO3- (碳酸氢根离子)由静脉转移到周围组织,以解除酸中毒,使血液中HCO3-浓度降低,H+浓度升高,故临床上常检测血中pH值和HCO3-浓度作为判断病情和疗效的指标之一。
一、非特异性炎症: 又称急性炎症,是指粘膜、浆膜、结缔组织、软骨、骨膜等组织器官受到致炎因子侵害后所发生的以炎细胞侵润为主要特征的反应形式。此类炎症反应通常较明显,持续时间较短,且可自发消退,其病理生理基础为血管的扩张,通透性的增大,炎细胞的侵润及其分泌酶类等炎性介质的增加等有关。 1、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主要由于血浆内水分向血管内外扩散及血浆蛋白质进入血管内所致.
2、白细胞渗出到血管外的组织间隙中并在其中增殖、分解而引起水肿和组织充血、肿痛的过程称为炎症反应中的白细胞渗出和组织水肿,此过程亦称炎症反应. 3、炎细胞的侵润: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组成.
二、化脓性炎症 是指微生物侵入组织、器官后,引起组织、器官发生急性炎症损害,并伴有明显的化脓现象的炎症。此类炎症多由化脓菌所致,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临床常见。